索 引 号 | 01606072-9-02_Z/2020-0424002 | 发布机构 | 必威·BETWAY(西汉姆联)唯一官方网站办公室 | ||
公开目录 | 统计数据 | 发布日期 | 2020-04-24 00:00 | ||
名 称 | 商洛消费品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 ||||
时 效 | 主题分类 | 文 种 |
近年来,在深化改革、居民增收、促进消费系列政策引领下,全市经济持续稳步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质量与消费层次全面提升,全市消费品市场呈现繁荣活跃、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同时,一些影响消费潜力进一步释放的问题依旧存在。
一、消费品市场基本情况
(一)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增速从高速增长逐渐转向中高速增长
从2015-201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以下简称社零总额)不断增加,从2015年的154.66亿元增至2019年的230.67亿元,总量持续增加。从总体走势来看,2015-2018年社零总额一直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2019年,社零总额增速回落至个位数,呈现稳中趋缓的态势,社零总额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
图1:2015-2019年社零总额情况
(二)城乡同步发展,乡村的增长速度快于城镇
近年来,国家各项惠农政策落地,农民收入不断提高,农民的生活保障和服务体系越来越健全,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多项政策刺激乡村消费快速增长。
表1:2015-2019年社零总额分组情况
单位:亿元
分 组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城镇 |
115.72 |
131.28 |
146.17 |
162.06 |
172.64 |
其中:城区 |
33.85 |
34.39 |
36.95 |
40.83 |
42.94 |
乡村 |
36.89 |
43.65 |
47.57 |
52.89 |
58.02 |
表2:2015-2019年社零总额分组增速
单位:%
分 组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城镇 |
9.3 |
11.8 |
11.3 |
10.9 |
6.5 |
其中:城区 |
7.4 |
-0.4 |
7.5 |
10.5 |
5.2 |
乡村 |
18.9 |
17.1 |
9 |
11.2 |
9.7 |
(三)流通领域各行业发展良好,行业规模在不断扩大
批发业稳定增长,增速保持在中高速区间内;促消费政策的实施刺激零售业快速发展,2018年后逐渐在升级换代过程中增速稳中趋缓;住宿餐饮业仍保持在较快增长区间。
表3:2015-2019年行业发展情况
单位:亿元、%
项 目 |
批发业 |
零售业 |
住宿业 |
餐饮业 | ||||
销售额 |
增速 |
销售额 |
增速 |
销售额 |
增速 |
销售额 |
增速 | |
2015年 |
105.95 |
6.4 |
144.14 |
22.2 |
5.48 |
15.3 |
24.1 |
25.3 |
2016年 |
115.77 |
9.3 |
167.71 |
16.4 |
6.37 |
16.2 |
27.61 |
14.6 |
2017年 |
127.65 |
10.3 |
196.66 |
17.3 |
7.18 |
12.6 |
32.47 |
17.6 |
2018年 |
133.2 |
4.3 |
220.8 |
12.3 |
7.98 |
11.2 |
37.27 |
14.8 |
2019年 |
146.26 |
9.8 |
237.36 |
7.5 |
8.67 |
8.7 |
42.21 |
13.3 |
(四)与陕南其他两市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图2:2015-2019年陕南三市社零总额增速比较
二、推动消费品市场持续增长的有利因素
(一)市场主体不断壮大,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入库数量持续增加
表4:2015-2019年限额以上单位数量表
单位:个
项 目 |
法人企业 |
产业个体 |
限上单位总数 |
2015年 |
145 |
27 |
172 |
2016年 |
159 |
26 |
185 |
2017年 |
195 |
24 |
219 |
2018年 |
217 |
28 |
245 |
2019年 |
240 |
20 |
260 |
(二)限上企业不断发展,亿元企业逐年增加,限上占比持续扩大
随着各项促消费政策的落实,商贸流通企业紧抓机遇,不断发展壮大,全市零售额超亿元的企业数量,从2015年的3家发展至2019年的12家。限上单位的壮大不断提高限上社零的比重。
表5:2015-2019年限上社零及占比
单位:亿元、%
项 目 |
限上社零 |
社零总额 |
限上占比 |
2015年 |
36.19 |
154.66 |
23.4 |
2016年 |
42.97 |
174.93 |
24.6 |
2017年 |
53.09 |
193.73 |
27.4 |
2018年 |
58.89 |
214.95 |
27.4 |
2019年 |
59.38 |
230.67 |
25.7 |
(三)从商品类型看,大宗商品销售稳定,“吃、用”类商品换代升级,消费结构不断优化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以及消费观念逐渐转变,消费结构逐步进入转型升级阶段。居民消费从满足基本生活需求转向追求商品品质提升。“吃”类的商品中粮食、食品类商品实现零售额7.2亿元,同比增长12.9%;饮料、烟酒类商品实现零售额3.23亿元,同比增长24.2%;“用”类商品实现零售额3.6亿元,同比增长13.2%;大宗商品中石油及制品类实现零售额14.88亿元,同比增长2.3%。
(四)从业态结构看,新兴业态蓬勃发展,网上零售实现从无到有
随着现代化物流配送体系日益完善,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进一步向传统产业渗透,网络零售持续快速发展。2015年全市还没有一家电商企业,到2019年发展至8家电商企业,运用网络销售的企业有15家。
(五)商贸流通企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提质增效效果明显
近年来,全市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续增加,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迫使部分企业不得不转变思想,转变经营理念,提高商品质量,提升服务品质,来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企业在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转型升级。
三、消费品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
1.居民收入水平偏低是制约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近年来我市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对消费的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收入绝对额与全省平均水平的差距在不断缩小,但在全省仍处于较靠后的位次。收入水平低直接影响了居民的即期消费,日益增大的教育、住房、医疗、养老等预期支出形成的压力,导致居民消费信心不足,消费欲望不强。
2.地域和消费环境等因素导致部分消费外流。我市地处西安一小时经济圈,受西安市场辐射和高端市场的挤压较大。网购的蓬勃发展也导致消费外流,抑制了我市消费品市场的发展。
3.市场主体的培育难度越来越大。受国际国内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商贸流通企业的经营越来越困难,培育新的达标企业难度加大。 2019年新纳入库企业22家,退库企业19家,2020年4月已申请退库企业5家,目前退库的企业比新纳入的企业多。从限上单位变化来看,年度新增的入库企业大多是挤占了老企业的市场份额实现的达标入库,不是经济发展促生的新生力。
4.一二线城市的大型企业挤占本地市场,制约本土企业发展,分流消费。随着招商引资工作的推进,我市落地了华润万家、永辉超市、万达购物中心等全国连锁企业,这些企业的入驻提升了居民生活品质,带动本土企业升级,但同时也分流了消费力,造成本土企业经营不断萎缩,甚至达不到限额标准退出限上统计。
5.人口总数与人口结构制约着消费发展。从2015年1%人口抽样调查结果看,全市常住人口235.63万人,0-14岁人口为34.49万人,占14.64%;15-64岁人口为179.13万人,占76.02%;65岁及以上人口为22.01万人,占9.34%。同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比重下降0.79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比重下降0.74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1.53个百分点。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97.62万人,占41.43%;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138.01万人,占58.57%。人口老龄化和城镇人口比重小制约着消费的发展。
四、促进消费品市场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新冠疫情在对一些传统行业造成冲击的同时,也为消费品市场带来了新的机会和变革。建议在增加品质商品供给、鼓励新兴业态发展、营造优良消费环境等方面,进一步激活消费品市场潜力,培育发展新动能,促进消费品市场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1.做好“加减法”,激发消费潜力。激发消费潜力要做好“一加一减”,一加是增加居民收入,一减是减少在生、老、病、居、教等民生需要上的支出,让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可持续增长,激发部分消费潜力,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2.优化供给结构,扩大有效供给,实现企业发展。有效供给是消费结构合理化的基本保证,优化供给结构是满足居民消费结构优化和升级的需要。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模式逐渐成为主流,商贸流通企业要顺应市场需求,提高商品质量,转变服务方式,扩大有效供给,实现企业快速发展。
3.优化营商环境,吸引并留住优质企业。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公平竞争环境的同时,加强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撑,鼓励各类市场主体进行创新发展,引导企业更加积极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支撑企业通过提高产品质量、维护良好信誉、打造知名品牌,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把企业做大做强,在消费升级的大环境下寻找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空间,从而激活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实现持续健康高效协调发展。
4.进一步发展壮大学问旅游产业,丰富旅游产品,提高旅游接待能力,不断提高旅游综合收入。我市旅游资源丰富,但目前开发的仍以生态型资源为主,各景区景点为游客提供的体验性项目较少,服务行业人员素质和服务水平不高等因素都影响着游客来商旅游时的获得感。未来,大家要在如何留住游客,如何增加消费上下功夫,提供更加丰富的具有商洛特点的学问旅游产品,提升游客对商洛的印象感。
5.要进完善农村网点布局,进一步开拓农村市场。近年来各项惠农、支农政策的落实,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更是吸引了一批回乡创业的人员。新的消费力的回归,使得农村消费形式与观念都发生了较大变化,但与之相应的消费网络还不是很完善,消费业态还不全面,要进一步开拓农村市场需要,加快农村商品流通网络建设,完善农村商业服务体系,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为农民提供良好的消费环境。
扫描打开手机端
兄弟城市
县区政府
党群机关
政府部门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