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威·BETWAY(西汉姆联)唯一官方网站

必威·BETWAY(西汉姆联)唯一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 必威·BETWAY(西汉姆联)唯一官方网站 -> 政务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2020年政府公报 -> 2020年第2期 -> 市政府办公室文件 -> 正文
必威·BETWAY(西汉姆联)唯一官方网站办公室关于印发2020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索 引 号 szfb/2022-00378 发布机构 必威·BETWAY(西汉姆联)唯一官方网站办公室
公开目录 市政府办文件 发布日期 2020-04-30 11:39
名  称 必威·BETWAY(西汉姆联)唯一官方网站办公室关于印发2020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商洛高新区(商丹园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工作部门、事业机构:

《商洛市2020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行。

必威·BETWAY(西汉姆联)唯一官方网站办公室

2020年4月29日

商洛市2020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全面贯彻习大大总书记“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防灾减灾救灾新理念,认真落实全省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暨防治工作部署视频会议精神,切实做好2020年全市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工作,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根据《陕西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陕西省工程建设活动引发地质灾害防治办法》等有关规定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全市地质灾害基本情况

(一)地质灾害隐患分布情况。经核查确认,截至2020年4月底,全市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1422处,其中威胁100人以上的70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以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为主。其中,滑坡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及各大河谷斜坡地带,稳定性差,危害大;规模以中小型为主,堆积层滑坡居多,岩质滑坡次之。崩塌主要分布在断裂带两侧及公路沿线,规模以小型岩质崩塌为主。泥石流主要分布在洛南北部及山阳、柞水部分区域,规模多为中小型。地面塌陷主要分布在商州、洛南、镇安等县区矿山采空区。

(二)地质灾害易发区分布情况。全市地质灾害按隐患点密度、活动现状与所处地质环境条件等因素,分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和低易发区,易发区面积达18783.3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95.9%。

1.地质灾害高易发区。面积5076.3平方千米,占全市国土面积25.9%,主要分布在铁路、公路沿线及河流、沟道两侧坡体。具体分布在商州区的黑龙口—城关、西荆—板桥、杨斜—麻池河、砚池河—上官坊、北宽坪—孝义;洛南县的巡检—陈耳、城关—三要、保安—洛源张坪水库周边区域(保安镇八道河村和洛源镇张坪村、五龙村);丹凤县的土门—竹林关、花园—寺坪、花瓶子以及铁峪铺;商南县的清油河—城关镇、梁家湾—水沟、青山—湘河、十里坪—赵川;山阳县的南宽坪、王家坪—银花河户家塬—天竺山及黄漫公路沿线;镇安县的云盖寺—永乐、回龙—永乐—铁厂、前湾—乡中、高峰—张家以及大坪;柞水县城周围、四新—小岭、九间房—张家坪等区域。

2.地质灾害中易发区。面积7206.2平方千米,占全市国土面积36.8%,主要分布在高易发区外围。包括商州区的牧护关—龙王庙—刘湾以及大河面;洛南县的洛源—保安、石门—灵口、油泉—高耀,丹凤县的月日—东岭、留仙坪—北赵川;商南县的清泉—富水、渠兀沟—吉亭脑、白岭—梳洗楼、白鲁础—地坪;山阳县的牛耳川—中村北、莲花池—法官西、王阎—西照川及银漫(漫川—照川段)公路沿线;镇安县的东川—宏丰—青铜关、双庙—文家—达仁、新衣—山海—三成、丰岭—米粮—丰景;柞水县的两河、营盘—石瓮乾佑河、凤镇—柴庄、曹坪—肖台等地。

3.地质灾害低易发区。面积6500.8平方千米,占全市国土面积33.2%。主要分布在商州区的双庙子—薛坪、玉皇庙—下石窑以及秦王山;洛南县的熊耳沟—木龙沟、上寺店;丹凤县的商镇—武关、桃坪、庾岭镇丹界村—龙驹街办秋树坪村;商南县的沙坪—松树沟、四坪—黑漆河、将石沟—白浪、宽坪—栌木井;山阳县的凤凰寨—马家山、吉家沟—流岭沟、上岭沟—寨子沟、小天竺山—麻庄河、孤山—湖坪、鱼洞河—晏坪河;镇安县的西坪—石庄、月河—黄家湾—锡铜—山青、栗扎坪—木王—梅子岭—双羊、后坪—大树—东铺、月河—茅坪—西河;柞水县的林丰—西甘沟、丰北河—蔡玉窑、东甘沟—龙潭等区域。

(三)地质灾害隐患点威胁情况。全市在册地质灾害隐患点共计1422处,按险情等级划分:特大型5处、大型6处、中型107处、小型1304处;按灾害类型划分:滑坡1301处、崩塌56处、泥石流53处、地面塌陷11处、地裂缝1处。地质灾害隐患共威胁9688户47077人48826间房屋,31所学校、5个企事业单位、3个厂矿企业、公路及其它设施的安全,潜在经济损失约23.6亿元。对于威胁300人以上的16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列入市级防治方案,进行重点监测预防。

二、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据气象部门预计分析,2020年5~10月份我市各县区总降水量520~720毫米,与历年同期平均值比较正常略偏多,期间有2~3次区域性暴雨过程,但降水分布不均,极端事件偏多,洪涝灾害较重。初夏汛雨出现日期略偏早;盛夏有10天左右的伏旱,出现时间接近常年;秋季秋淋(华西秋雨)开始时间较常年偏晚,强度接近常年平均。

初夏(5~6月):全市总降水量140~185毫米,与常年平均比较属正常;6月下旬为汛期多雨时段。初夏汛雨出现日期较常年(六月下旬末或七月初)正常略偏早。

盛夏(7~8月):全市总降水量230~335毫米,与历年同期平均比较正常略偏多,在该时段内有2~3次区域性暴雨过程,部分地方可能出现洪涝灾害;8月上旬大部分地方有10天左右的弱伏旱,出现时间较常年略偏晚。

秋季(9~10月):全市总降水量165~210毫米,大部分地方降水与历年同期平均值比较正常略偏多。秋淋(华西秋雨)开始时间较常年偏晚,强度接近常年平均。

根据我市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分布特点以及降水趋势分析,确定5~10月份为我市地质灾害发生的危险时段,其中6~9月份为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2020年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三、主要防治目标任务

2020年,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紧紧围绕“查隐患、保底线、减存量、控增量、提能力”的综合防治思路,牢固树立“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的防灾减灾新理念,深入推进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主要目标任务有六项:一是制定各级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全市每个镇(办)都要严格落实地质灾害防治网格责任,制定应急预案;每个隐患点必须设立明显的警示标志、撤离路线、落实避险场所,达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方案到点、措施到位。二是不断加强镇(办)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提高县级装备配置和人才队伍建设。三是严格实行汛期24小时值守制度、零报告制度和灾险情速报制度,做到信息联络畅通,预报预警信息及时发布。四是认真做好汛期巡查检查和应急调查工作,及时掌握和分析隐患点动态变化情况,确保灾险情发生时损失降到最低程度。五是开展地质灾害宣传培训和应急演练,不断提升广大干部群众防范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六是加强地质灾害隐患工程治理,及时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四、防治机构及职责

(一)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职责。市政府成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指挥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资源局。

(二)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主要负责地质灾害防治日常工作,引导和监督各县区开展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做好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支撑工作。

(三)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职责。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建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共同责任机制的意见》要求,各成员单位依照各自职责做好相应的地质灾害防范工作。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防治责任。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主要领导亲自安排部署,亲自督查检查,亲自解决疑难问题,进一步落实目标任务,抽调精兵强将,加大工作力度,强化防治措施,确保防治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各县区要抓紧编制《2020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5月10前书面报市政府。同时,严格按照《陕西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要求,落实领导包抓责任制,签订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书,层层分解任务,逐级夯实责任。

(二)落实配套资金,推进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各县区要按照《商洛市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要求,及时落实县级配套资金,不断加强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综合治理、风险管控和能力建设五个方面工作,提升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能力和水平,确保在册地质灾害隐患点不发生人员伤亡责任事故。

(三)强化巡查监测,健全值守制度。各县区要充分发挥平战结合的作用,组织资源、住建、水利、交通、工信、应急、林业、教育、文旅等部门在辖区内全面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的排查、巡查活动,确保各项防御措施落到实处。要进一步落实应急值守和信息报送制度,坚持汛期24小时专人值守,确保应急值守规范高效,信息报送及时准确,组织协调得当有力。一旦发生灾险情,在报告县区政府的同时,报告市资源局和市应急局。

(四)加强宣传演练,普及防灾常识。各级政府和自然资源部门要切实做好《陕西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陕西省工程建设活动引发地质灾害防治办法》宣传和地质灾害防治常识的培训工作,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资讯媒体,广泛宣传地质灾害防治基本常识,提高全社会的防灾避险意识;要采取集中面授、实地讲解、多媒体教学等多种形式开展培训,要把地质灾害防治演练活动作为有效的防治措施,加大地质灾害应急演练频次,不断提高广大干部群众防灾减灾意识。

(五)坚持部门联动,协同应对灾害。各级自然资源部门要认真做好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引导、监督工作,加强与发改、住建、交通、水利、应急、教育、林业、气象等部门的协作,全面落实联席会议制度,不断提高防灾减灾水平。各级应急管理部门要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做好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各级气象部门要及时提供降雨信息,做好预警预报工作。其他部门按照《陕西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要求,负责做好本部门承担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附件:商洛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人员名单

附件

商洛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人员名单

组 长:周秀成 副市长

副组长:郭安贵 市政府副秘书长

周 波 市资源局局长

李进阳 市应急局局长

成员:徐江博 市发改委主任

刘仲林 市财政局局长

赵念强 市公安局副局长

胡栋梁 市教育局局长

李久敏 市审计局局长

曹宝良 市工信局局长

刘福明 市环境局局长

王林山 市住建局局长

贾意有 市交通局局长

许永山 市水利局局长

刘清民 市农业农村局局长

李益平 市商务局局长

杨长江 市文旅局局长

党世民 市林业局局长

李育善 市医保局局长

王卫民 市气象局局长

李 强 商洛供电局总经理

曹飞商洛地电企业副总经理

范 圳 中国电信企业商洛分企业总经理

王 颖 中国移动企业商洛分企业总经理

陈 锴 中国联通企业商洛分企业总经理

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资源局,周波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值班电话:0914--2313555,传真:0914--2333991。

扫描打开手机端

XML 地图 | Sitemap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