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

对市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第159号建议的答复函 商市监函〔2019〕165号
索 引 号 20231229-134412-255 发布机构 商洛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公开目录 建议提案办理 发布日期 2019-07-26
名  称 对市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第159号建议的答复函 商市监函〔2019〕165号

尊重的彭会霞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山寨食品”管理防止危害农村市场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撑。现就您所提建议的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农村食品监管工作开展情况

(一)专题安排部署,落实监管责任。年初,针对农村食品安全监管问题,全市各级食安委召开了农村食品安全专题会议,深入落实省、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食品安全治理工作的通知》精神,把农村食品安全整治与基层食品市场日常监管、“三小”综合整治提升和食品监督抽检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对全市开展农村食品安全专项治理行动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安排部署,进一步明晰了各级政府及监管部门的工作职责,明确了农村食安治理的目标、原则、重点和要求。市直食品监管部门和各镇办进一步加强对专项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积极从群众反映的农村食品安全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制定了具体方案,明确责任,细化指标,层层分解任务,采取得力措施,从食品的种养殖源头、生产加工、经营流通领域到消费各环节全方位开展农村食品安全综合整治行动,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二)强化监管措施,全面整顿规范。大家始终把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作为工作重点,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严格落实属地监管责任,积极推进食品安全责任体系、保障体系、监管体系建设,全面整顿规范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一是全面推行食品安全监管网格化。督导各县区积极探索推行“划片包干、岗责到人”的网格化监管模式,把各自辖区划分为等级不同的责任片区,绘制网格化监管网络图,责任到人。在全市98个镇办、1283个村社聘用了近7300名村社食品协管员和村组信息员,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面覆盖”的食品监管网络。加强监管人员和“二员”日常巡查监管,做到检查情况详细记录、整改要求具体可行、整改结果及时反馈,有效排除了食品安全隐患。二是实行现专项整治常态化。市场监管等部门立足职能,继续保持对违法者严查严打的高压态势,围绕生产加工、流通储运和消费重点环节,分别开展了“扫雷、净流”等专项执法行动,对农村的食用农产品、学校及单位食堂、商店超市、小作坊、小餐饮及流动摊贩等重点区域进行了常态化检查,结合食用农产品、农村集体聚餐、旅游景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食品“三小”等专项整治提升工作,使全市农村食品安全保障效能进一步提升。市场监管部门把“扫雷”、“净流”等专项行动作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主要抓手,围绕农村食品“三小”市场、农贸市场、农村集体聚餐重点区域,以农村食品消费高风险时段和节假日期间为重点时段,着重抓好农村大宗食品消费、儿童食品、保健食品、地方特色食品、散装食品、肉及肉制品、果蔬水产品等食用农产品的监管,全面清理并依法查处无证照违法生产经营行为,依法查处“四黑”市场,严厉查打击食品添加剂的“一非两超”行为;以打击制售“三无食品”和假冒伪劣食品为重点,积极开展农资打假“红盾护农”行动、“傍名牌”食品商标侵权假冒商标标识、虚假违法广告等违法行为,大力规范和整治市场秩序,深入开展农村食品安全“净流”行动。2018年以来,检查食品生产经营户12352户次,取缔无证照经营户291户,查出问题5100多起,下发整改通知书3700多份,捣毁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窝点10个,查获假冒伪劣食品1863公斤,查处食品违法案件46件(其中仿冒注册商标、“傍名牌”等食品违法案件8起),罚没款2.32万元,移送食品违法刑事案件11件。三是积极推动市场监管队伍专业化。针对各镇办市场监管办人员业务能力参差不一,亟需“充电”、“补课”的实际,市县各级紧紧围绕监管职责和任务,分层次、分类别、全覆盖、全岗位开展教育培训,不断提升基层监管人员的业务,使每一名工作人员都具备执法能力和水平。四是深入推进督查督办监管工作长效化。市食安办和市市场监管局定期不定期对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整治工作情况进行了督查督办,并将督查结果向全市通报,不断加强对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确保了广大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三)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加大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采取各种形式大力宣传食品法律法规和安全常识,以农村、学校、社区、机关、企业为重点,大力开展食品安全“五进”活动,进一步增强从业人员主体责任意识和广大消费者的自我保护能力。2018年以来,解答群众咨询6万余人次,发放《食品药品安全常识读本》、《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暨生产技术规程汇编》、食品添加剂及水产健康养殖等科普资料11.6余万册(页),播发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信息520余篇(条)。组织开展“农家宴”等培训2300余人次。

二、存在主要问题

尽管大家在治理“山寨食品”加强农村食品安全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一是食品生产经营主体数量庞大、分布较散,一些食品生产经营者守法意识淡薄,主体责任意识不强,生产经营不规范,违规生产经营容易反弹。二是基层镇办监管职责不够到位,加之监管人员业务能力不足,且经常被拉用,容易造成农村食品监管漏洞,出现违法违规生产经营食品现象。三是偏远乡村群众鉴别识假能力有限,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加之购买力有限,容易出现“被动买假”和“主动买假”现象。四是食品安全涉及方方面面,监管工作量大面广,各方监管合力有待进一步形成。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今后,大家将进一步加大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力度,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食品法律法规和安全常识的宣传力度。深入广泛开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常识的宣传,增强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法律意识,督促引导食品企业严格自律,落实食品安全制度,规范生产经营行为。重点加强农村地区的食品安全宣传,提高群众食品安全意识和识假、辨假能力。

二是继续加大监管力度。组织多种形式的专项检查、联合检查,加大对农村小食品摊点、小餐饮企业和农村学校的检查力度,严肃查处假冒伪劣、虚假广告、价格欺诈等行为,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加大对农村地区和城乡结合部山寨食品的查处和打击力度,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校周边地区,以农村孩子为主要销售对象的商店要进行严厉整顿,发现问题,从重处理,彻底铲除滋生山寨食品的土壤。

三是加快食品市场诚信体系和第三方食品溯源平台建设。通过建立监督检查档案、群众评议等形式,严把市场准入关,让所有在售的食品来源可追溯,防范和制止假劣食品的上市流通。

四是完善投诉举报制度。加强部门之间的联系沟通,完善投诉举报奖励制度,鼓励群众参与监管监督,及时收集群众对农村食品质量问题的信息,为实施有效监管提供帮助。针对群众的投诉,及时赴现场核查处理,严厉打击违规违纪行为,在全社会形成对山寨食品“人人喊打”的局面,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

(联系人:龙卫祥 电话: 0914—2382303)

XML 地图 | Sitemap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