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20240514-112315-416 | 发布机构 | |||
公开目录 | 行政立法 | 发布日期 | 2018-05-14 | ||
名 称 | 必威·BETWAY(西汉姆联)唯一官方网站办公室关于印发商洛市行政执法公示办法的通知 | ||||
时 效 | 主题分类 | 文 种 |
商规〔2018〕14——政府办5 商政办发〔2018〕29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商洛高新区(商丹园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工作部门、事业机构: 《商洛市行政执法公示办法》已经市政府2018年第1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实行。 必威·BETWAY(西汉姆联)唯一官方网站办公室 2018年5月2日 商洛市行政执法公示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高行政执法工作透明度,保障和监督行政执法部门依法行政,切实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加快法治政府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陕西省行政执法公示办法(试行)》等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行政执法公示,是指行政执法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本办法的规定,将行政执法主体、人员、职责、权限、依据、程序、随机抽查事项清单、结果、监督方式、救济途径等行政执法信息,主动向社会公开,保障行政相对人和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救济权、监督权,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第三条全市各级行政执法部门、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依法受行政执法部门委托从事行政执法活动的组织(以下简称行政执法部门),在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征收、行政收费、行政检查6类行政执法行为中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行政执法公示应当坚持公平、公正、合法、及时、准确、便民的原则。 第五条各县区政府应加强本行政区域内行政执法公示工作的组织领导,保障行政执法公示工作全面落实。 第二章 公示内容 第六条行政执法部门应当主动公示以下内容: (一)行政执法主体、职责、权限、内设执法机构、职责分工、管辖范围、执法区域; (二)行政执法人员名单及信息,包括行政执法人员的姓名、性别、职务、行政执法证件号码及其有效期等; (三)根据行政执法部门权责清单及本办法规定的公示内容,编制的《行政执法事项清单》; (四)行政执法依据,包括行政执法所依据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以及行政执法裁量权的依据等; (五)根据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方式、步骤、时限和顺序,逐项制定的行政执法流程图; (六)按照“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要求明确抽查主体、依据、对象、内容、方式等须公示的内容,编制的《随机抽查事项清单》; (七)行政相对人依法享有的听证权、陈述权、申辩权和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等法定权利和救济途径; (八)其他依法依规应当公示的行政执法信息。 第七条行政执法人员进行监督检查、调查取证、行政处罚、行政强制、送达实行等行政执法活动时应当主动出示行政执法证件,告知行政相对人行政执法事由、行政执法依据、行政相对人的权利义务及救济途径等内容。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出示行政执法文书的,应当依法出示。 根据有关规定配备制式服装、执法标识的行政执法部门,其行政执法人员应当按照规定着制式服装、佩戴执法标志。 第八条行政执法部门应当结合本单位职责制作服务指南、岗位信息公示牌等,在服务窗口主动公示许可或者服务事项名称、依据、受理机构、审批机构、许可条件、申请材料清单(含示范文本)、办理流程、办理时限、证照发放、表格下载方式、监督检查、咨询渠道、投诉举报、办公时间、办公地址、办公电话、状态查询,各类减、免、缓、征的条件、标准和审批或者办理程序。 第九条行政执法部门作出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征收、行政收费、行政检查决定,除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外,应当予以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第十条行政执法部门公开行政执法决定信息时,还应当同时公开行政执法主体、行政执法人员、行政执法对象、行政执法方式、行政执法内容、救济途径等内容。按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应当制作行政执法文书的,应当一并公开行政执法文书。 第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政执法决定信息,不予公开: (一)行政相对人是未成年人的; (二)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 (三)公开后可能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 (四)公开后可能妨害正常执法活动的; (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不宜公开的情形。 第三章 公示程序 第十二条行政执法部门应当以政府和机关门户网站、行政执法信息公示平台为行政执法公示的主要载体,将行政执法各项信息在政府和机关门户网站或行政执法信息公示平台上全面公示,并不断拓宽公示公开的渠道和方式。 第十三条行政执法部门应当通过以下渠道和方式,全面、准确、及时地公开有关行政执法信息。 (一)资讯发布会、听证会、座谈会、报刊、广播、电视等; (二)办公场所、办事大厅、服务窗口的执法公示牌或公示栏、电子显示屏、公共查阅室、咨询台等; (三)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智能手机应用程序等其他互联网传播渠道; (四)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方式。 第十四条行政执法部门应当探索建立办公自动化或行政执法办案系统与行政执法信息公示平台的数据交换机制,实现行政执法信息向公示平台自动推送。 第十五条行政执法决定应当自该信息形成或者变更之日起二十个工作日内予以公开。 法律、法规、规章对公开的时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六条行政执法部门应构建分工明确、职责明晰、便捷高效的行政执法公示运行机制,明确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公示内容的梳理、汇总、传递、发布和更新工作。 第十七条行政执法部门公开行政执法信息应当进行内部审核,明确审查的程序和责任,对拟公示的信息依法进行审查,未经审查不得发布。 第十八条行政执法部门应当建立健全行政执法公示信息的保密审查机制,公开前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对拟公开的信息进行审查。 行政执法部门对该信息不能确定是否可以公开时,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报有关主管部门或者同级保密工作部门确定。 第十九条行政执法公示的信息涉及其他行政执法部门的,应当与有关行政执法部门沟通、确认,保证行政执法公示内容的准确性、一致性。 第二十条行政执法决定信息公示满五年的,可以从政府和机关门户网站、行政执法信息公示平台上撤下。但行政相对人是自然人的,公示满两年的,可以从公示载体上撤下。 已经公示的原行政处罚决定被依法撤销、确认违法或者要求重新作出的,行政执法部门应当及时撤下公示的原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并作出必要的说明。 第二十一条行政执法部门发现公示的行政执法信息不准确的,应当及时更正。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证据证明公示的行政执法信息不准确的,有权要求实施公示的行政执法部门予以更正。行政执法部门有权更正的,应当在五个工作日内更正完毕,并告知申请人。行政执法部门无权更正的,应当转送有权更正的行政执法部门处理,并告知申请人。 第二十二条行政执法部门应当健全行政执法公示动态管理机制,因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颁布、修改或废止,行政执法部门执法职能调整或执法人员岗位调整等原因,引起行政执法公示内容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作出调整。 第四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三条各县区政府、各行政执法部门应建立健全考核制度,加强对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推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并将行政执法公示制度的建立和落实情况纳入法治政府建设考核的内容。 第二十四条行政执法部门违反本办法,未按要求公示行政执法信息的,由同级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予以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五条本办法自2018年6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1年5月31日。
兄弟城市
县区政府
党群机关
政府部门
其他